“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期的发言,再一次把市场目光吸引到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上。“DC/EP”,这是央行数字货币的简称,由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8年3月公布。他解释称,DC,digitalcurrency,是数字货币;EP,electronicpayment,是电子支付。
央行数字货币的起源要追溯到2014年的初夏,在现任银联董事长邵伏军回忆中,当时周小川行长在央行总部办公楼的9层会议室开了一个会,提出要研究数字货币。那时候他任办公厅主任,“大家都觉得很吃惊,数字货币是什么?觉得很新奇,对大家震动很大。”
如果说,2014年夏天,周小川提出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提议打开了国内研究主权数字货币的大门,央行在数字货币研究的动向到后续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中钞区块链研究所,均被视为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重大节点事件。
过去的五年,央行牵头的数字货币研究工作联合数家商业银行、央行旗下机构,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的应用场景等多方面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1、探索
2014年夏天,周小川提议后,现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回忆,当时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说,为什么要在电子支付已经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还要发行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这个技术路线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是采取区块链还是采取集中账户体系?比如付息不付息、组织架构如何安排等等。
这些待回答的问题在往后的研究中逐一明晰。周小川的提议开启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之路,央行内部开始建立筹备小组,研究数字货币是否可行等事宜。“在2015年初的一次内部汇报上,周小川行长拍板做。”接近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人士对记者回忆称。
2015年,央行从主要司局抽调了工作人员,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项目组。据了解,初期大约有8个小组,定期开会,讨论商议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提案,比如货币政策司研究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方面的影响、方案等;国际司研究在国际方面事宜;支付结算司研究可能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等。“几年前,当我们开始做数字货币研究的时候,这一领域既冷门,又边缘,不少人都质疑此项研究的必要性,这项工作的展开不能不归功于周小川博士的敏锐洞察力和学术前瞻性。”当时的筹备组组长、首任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2018年出版的《数字货币初探》一书中如此写道。
据当时的初期参与人士对记者回忆,当时主管央行科技工作的副行长范一飞也很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推动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筹备、落地以及挂牌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性节点在2016年初。“这是央行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声,披露央行在进行数字货币研究。”接近数字货币研究所人士指出。
据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据当时的会议记录显示,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当时的研究内容也从会议信息中寻得一些踪迹。会议称,人民银行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于2015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当时的会议指出。
2、52项专利
数字货币研究所尚未正式挂牌,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工作已经小有成就。据2016年9月出版的《中国金融》杂志,时任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兼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货币政策司副司长温信祥、金融市场司巡视员兼票据交易平台筹备组组长徐忠、货币金银局副局长熊俊等人,就各自负责的领域,在该杂志上发表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并构建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发行流通体系。”
在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工作突飞猛进之时,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在酝酿成型。接近该研究所人士告诉记者,在2016年,当时的主要负责人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申请了名额和编制;到了2016年底,研究所的“三定”方案基本确立,数字货币的研究团队从项目组正式成为央行旗下的研究机构,为事业单位编制。
2017年上半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悄然”对外挂牌。“当时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走得挺超前的,甚至行里有些人不是很理解。”据上述接近该研究所的人士回忆。“成立伊始,在资金、人才方面有点像‘创业’公司。”
这段时间也是研究所发展的重要时期,该人士称,当时研究所在姚前等人的带领下,申请了多项专利;尤其是人员配备上,从初成立时期的10几个人,逐渐增加到30多个,以技术型人员为主;当时也有部分商业银行的人员参与。
从专利申请时间可以看出,中国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进度。据启信宝显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52项专利。专利申请集中于三个时间点:2017年6月26日提交了35项相关专利申请;2017年12月28日提交了13项相关专利申请;2018年3月26日提交了4项相关专利申请。其中,涉及数字货币钱包相关应用的专利数量达21项。
在此过程中,另外一项重要进展是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原型系统研究成功。
2016年7月,央行启动了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研发工作,决定使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场景,并借助数字票据交易平台验证区块链技术。
“当时想把票据交易当成一个交易场景来测试,配合央行数字货币测试的机构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等五家金融机构。”有参与当时票据交易的人士称,在2017年初,央行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
数字票据基于区块链全生命周期的登记流转和数字货币票款兑付(DVP)结算功能已经初步实现,从而验证了数字货币在数字票据场景应用中的可行性。
在姚前2016年9月发表在《中国金融》中的文章中,也可看出当时团队对此平台的考量——“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也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可以选择一两个封闭的应用场景(如票据市场等),先行开展推广,观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积累经验,随时改进和完善,待成熟后再推向全国。”
除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央行系统内成立了另一家研究机构。2017年9月中旬,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在杭州成立了区块链研究院。资料显示,中钞区块链研究院注册地在杭州,主要跟踪研究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技术与应用。该研究院隶属于中钞集团核心企业之一的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据悉,该研究机构参与了票据交易平台的研发。
另外一项重要成果,是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原型系统(简称原型系统)。据姚前2018年5月发表在《软件学报》上的文章——《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原型系统实验研究》指出,原形系统探索了二元模式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转移、回笼闭环流程等步骤流程。“在姚前等人的带领下,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技术开发、框架设计等方面都做得不错,在国际上也算比较超前。”上述人士说道。当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但是在当时的围绕区块链技术衍生的“炒币”、“ICO币”等环境下,进行得也比较艰难。
穆长春表示,“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从去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就已经是996了,做相关系统开发。”“穆长春出任数字研究所所长后,比较高效地推动后续工作开展。”接近研究所人士告诉记者。
3、DC/EP如何影响现有支付体系
2018年3月9日,周小川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谈到数字货币时表示,2017年,人民银行组织了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研究项目,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目前在组织大进。当时的动作是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来研发数字货币。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周小川首次公开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名称——DC/EP。
“目前全球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中,中国是走在前列的。”2018年4月,当时刚刚履新中国央行行长的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中国正对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以及金融科技进行研究,来探讨如何以最好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并且要安全发展这些技术,来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今年9月24日,易纲表示,央行计划把央行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但央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没有时间表”,并称“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
近期,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及研究所的关注热度不减。数字货币研究所分别在11月4日与华为公司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签署;11月6日与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央行数字货币更多是为本国考虑,可能更加注重于批发,在央行之间、在第三方支付者之间批发、清算环节提供数字货币,理论上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为零售服务,但由于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大家非常谨慎。”近日,周小川在财新峰会公开演讲中指出。
对于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的时间预计上,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央行会在2020年上半年之前推出DC/EP。从短期看,DC/EP重点将放在强化支付功能、拓展场景覆盖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M0的替代,但初期发行量较小,不会形成系统性影响。
“从现有的央行公开表述来看,法定数字货币是对流动中现金的替代。我认为,除非在跨境支付中让用户有很大的便利,免受汇率、手续费等因素困扰,否则,在用户体验上跟我们日常已经使用的电子支付应该没有太大区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导师、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罗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如何影响现在的支付体系?李萌认为,从中期看,将出现“去账户”或“轻账户”趋势,现有依托于寡头账户APP的“赢者通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业态面临打破;同时,现金交易的反洗钱管理将得到加强。从长期看,DC/EP推出对增强人民币竞争力、包括国际影响力有一定帮助。
对于跨境流通,周小川认为,“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电子支付,如果是做跨境汇款、跨境投资、贸易结算业务,就不是哪一家央行可以负责的,而是需要一个联合机制。不同层次的问题进展不同,未来可能的设想也不一样,需要的组织协调机制或可能涉及到的监管也是不一样的。”“我本人始终感觉,跨境汇款的不便利主要还不是技术选择、技术系统上的障碍,而主要是政策和体制上的障碍。”周小川指出,因为有的国家可能对外汇有管理,有的国家对汇出有障碍、有的国家对汇入有障碍,汇入以后对兑换也可能有障碍;另外,一旦涉及到兑换,就涉及到全球汇率体制的协调问题。
这是全球央行特别是涉及到主要货币发行的央行应当如何建立协作机制的问题,也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如何建设的问题。目前的现有组织,无论是IMF、BIS还是G20,在货币政策协调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仍旧是很不充分的。周小川称,目前还只是开头,今后还会有很长一段的距离。
WorkPhone
WorkWechat
WorkQQ
成都市人民东路6号川航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