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员占比高于50%、超1亿有效客户数、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专利申请数量居同业前列……如果将这些字眼放在一起,你能想象这是一家商业银行吗?
12月16日,这家没有物理网点、名为“微众”的民营银行迎来成立五周年。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获得国际评级机构穆迪“A3”及标普“BBB ”的信用评级,这也是中国民营银行首次获得国际信用评级。
顾名思义,“微众”意指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对一家需要盈利的银行而言,这一面是巨大的商业蓝海,一面是隐藏的风险与面临分散大量客户的小额需求所产生的高额成本。
而监管层及微众银行一开始就认定,能够兼顾长尾客户与盈利平衡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科技。在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看来,科技和风控是“未来银行”的生命线。
“凭借科技、数据和渠道带来的三大成本优势,微众银行让普惠金融在商业上变得可持续,进而推动解决传统金融不平衡不充分、部分群体金融服务未能覆盖的问题。”李南青说。
微众银行式“去IOE”
微众银行的诞生,是围绕着银行核心系统的研发展开的。
众所周知,传统银行核心系统普遍沿用“IOE”架构。所谓IOE分别指IBM(国际商用机器)、Oracle(甲骨文)和EMC(易安信),三者分别是小型机、数据库和高端存储的领导厂商,他们组成的系统被视为大型金融机构后台的“黄金架构”。
不过在IOE架构的集中式架构 闭源商用系统下,一方面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其应用程序以外的所有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源代码通常并不公开,其安全性同样存在隐患。
“去IOE”虽然是银行业共识,但具备科技实力的大行囿于传统架构与海量账户迁移风险,所以在实操中很难落实“去IOE”的决策。
而微众银行最初的核心定位之一,就是做中国首家建成基于开源软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架构的银行。
回头看,微众银行在“去IOE”系统研发过程中一开始就选定了正确的方向,与传统银行集中式架构 闭源商用系统相反,微众银行的灵感来源于互联网企业通常采用的开放式架构,试图通过标准化的硬件和开源软件来实现“去IOE”。
分布式架构的创新是“去IOE”架构得以实现的基础。IOE架构下,在需要扩容的时候需要更换容量更大的计算硬件,并将原有数据迁移进去。就像往一个很大的水杯里加水,当水杯满了,就要把水倒入更大的水杯中去。而微众银行的做法,是采取一个一个标准容量的小水杯,一个水杯满了,只需增加水杯,就可以装更多的水。
分布式架构下,微众银行也可以使用大量标准化低价的硬件X86替代IBM。数据库方面,运行在X86服务器上的数据库TD-SQL(腾讯基于MySQL开源体系下开发的数据库),可实现数十万级IOPS(每秒读写操作次数)的读写能力。
软件方面,微众银行大量采用了开源技术,如Java、MySQL、Linux、LVS等,以及多个结合腾讯经验改造优化的开源软件,包括TGW、TLinux、TDW等。
截至2019年11月底,微众银行共建成286个关键系统、1614个子系统,有效支持了年内的亿级客户量、亿级日交易量,达到国有大型银行同等规模水平。
通过“去IOE”的架构,微众银行大大缩减了IT运营成本。目前,该行每账户的科技运维成本是传统银行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也为持续优化业务定价、践行普惠金融夯实了基础、创造了空间。
“微粒贷”的诞生与企业端探索
创新性的底层科技架构的支撑,决定了微众银行的业务模式可以在未来进行大胆创新,孕育出微粒贷这样具有前沿性的核心信贷产品。
“微粒贷”的诞生,始于传统金融行业员工与互联网背景员工针对业务模式和用户交互的“碰撞”——一边希望摆脱传统银行老路,重视用户体验;一边强调不能为了追求用户体验而罔顾风控。
有别于传统金融产品需要用户主动申请,微粒贷采用白名单邀请制,并具有“无抵押、无担保,循环授信、随借随还”等特点,甫一推出便引发巨大反响。
从2015年5月上线至今,微粒贷预授信用户已上亿,累计发放贷款金额上万亿。得益于微粒贷的快速发展,微众银行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实现盈利。这对一家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银行来说,确实超出预期。
迅速发展壮大的客户规模也给微众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既有亿万客户给银行系统容量与运转效率带来的考验,也有客户下沉带来的风控要求。
从结果上看,微众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经受了亿万客户海量交易与数据的考验。而在授信和风控环节,微众银行选择化繁为简:一边锁定自己有能力、有把握的客户群体,逐步开放邀请,一边使用大数法则分散风险,并运用传统手段和大数据模型实现良好的风控效果。
但对于微众银行来说,以微粒贷为代表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还远远不够。该行管理层希望,微粒贷的成功模式能复制到企业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与传统的信贷工厂、客户经理地推等模式不同,作为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试图探索全线上、低成本的小微企业服务模式。
2017年,微众银行正式推出国内首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全线上、纯信用的对公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并于当年11月开始在深圳地区试点。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风控,“微业贷”客户从申请至提款全部在线完成,客户只要有企业、有纳税、有信用便可申请;额度最高300万,资金15分钟到账,随借随还。
截至2019年11月末,微业贷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80余万户,户均授信金额为传统银行小微贷款的10%。值得注意的是,在微业贷授信客户中,66%的客户在获得授信时无任何企业类贷款记录,属于央行征信的“白户”。
IT部门不只是“施工队”
传统金融机构里的IT部门,往往扮演“施工队”的角色——作为纯后台部门,响应业务部门提出来的种种需求。
而在微众银行,这个角色被打破。他们选择将科技与产品融合起来,真正进行产品化运作。直接的体现是,微众银行每一科技部门都加上了产品二字,哪怕是基础架构也要叫基础架构产品部。
微众银行的科技团队首先追求一种非常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按照基础的业务进行团队划分,比如分别设置团队专门负责存款、贷款,基于不同的领域,团队各自配备科技产品经理,由他们定义科技团队到底要支持好的这个领域,系统应该长成什么样。
在此架构下,科技部门可以高效地与业务的产品经营合作,把设计出来的金融产品的形态放在科技系统上运行。
让科技走在前面,而不是等待产品提出需求,让微众银行的IT团队大大缩短产品交付的周期。仅用一年时间,微众银行就从零开始,将银行的存贷汇主要三大板块系统都建成。
技术先行也会让一些业务产品线没有最终问世。但在微众银行看来,每一个项目只要最后有一些能力可以沉淀,最终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就一定可以变现。
微众银行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该行IT投入在全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高达14.8%,显著高于国际同业(7.3%),其中研发投入占比9.8%。
该行IT人员占比也一直在50%以上。“目前我们有54%的员工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不含风险、运营等领域,算上这些,我们比率会更高。”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透露。
这也是面对整个金融行业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微众银行却不见慌乱的底气所在。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对于科研力量的投入和自主研发能力十分有信心,基于目前的商业模型,能走的路还很远。
WorkPhone
WorkWechat
WorkQQ
成都市人民东路6号川航大厦